APSyFI呼吁政府重新审视反倾销关税政策
-

6月14日,工人在西爪省万隆市Binong Jati针织工业中心赶制出口订单。
【本报讯】印尼纤维与长丝纱线生产商协会(APSyFI)近日与贸易部贸易政策署举行会谈,就政府决定暂不对原产中国的特定合成长丝纱线征收反倾销关税事宜深入交换意见,并分析该举措可能对本国纺织产业链稳定带来的中长期影响。
该协会秘书长法尔汉·阿吉尔(Farhan Aqil)指出,近年来相关进口产品持续大规模涌入国内市场,特别是在尚未实施有效贸易防御措施的背景下,已对本土制造企业形成实质性冲击。
“对于海外投资者而言,若市场缺乏必要的调控机制与公平竞争秩序,其在印尼扩大布局的意愿势必受到影响,”法尔汉于8月4日在雅加达表示。
他强调,反倾销关税原本应成为激活国内产能、提振产业信心的重要契机。不少外资企业曾计划重启现有产线并扩大投资规模,但政府未采纳印尼反倾销委员会(KADI)建议的决定,令相关部署面临重大不确定性。
根据APSyFI提供的数据,自2017年以来,进口合成长丝纱线年增长幅度显著,累计增幅高达70%至300%。协会警示,若此趋势持续,不仅可能引发企业贷款违约、设备闲置、劳动岗位流失等问题,还将导致年轻群体对制造业发展前景产生质疑。
“从全局看,这将增加产业空心化的风险,进一步推动本地制造体系朝‘去工业化’方向演变,”他指出。
法尔汉呼吁,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从维护产业韧性和提升核心制造能力的高度出发,统筹兼顾多方利益,避免对实体经济基础造成削弱。
“这一产业经过数十年发展逐步成型,所涉已非单纯商业范畴,更关乎国家制造主权与战略安全,”他补充道。
此前,政府宣布暂不对原产自中国的特定合成长丝纱线实施反倾销关税。贸易部长布迪·桑托索(Budi Santoso)表示,政府作出该决定,是在全面评估本国纺织与纺织品(TPT)产业运行态势,并充分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作出的。
“目前国内市场在相关产品供应方面仍存在结构性短缺。政府在决策过程中,须在保障消费者利益与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寻求平衡,”布迪表示。(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