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印度尼西亚独立八十年的最后一年,我国取得了多项成果。这就是为什么独立可以成为这个国家通向辉煌巅峰的金桥。独立是点燃人们对国家民族进步之路乐观情绪的火炬。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独立的理想还没有完全实现。印度尼西亚虽然已经摆脱了殖民统治,但却尚未完全摆脱贫困。
独立的目标就是为了让这个国家拥有主权与繁荣。正如苏加诺(Sukarno)总统多次提到的,在这个独立的印度尼西亚不应存在贫困。在1945年6月1日,苏加诺在印度尼西亚独立筹备工作调查委员会(BPUPKI)成员面前发表讲话时首次强调了这一点。
然而,消除贫困的道路极其艰难曲折。根据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截至今年三月,超过2500万的国民仍生活在贫困之中。其中超过200万人甚至被列为极端贫困人口。
与二十年前的状况相比,贫困人口数字确实已经大幅下降。佐科威总统在最后的国事演说中提到,极端贫困的比例已经从6.1%降至0.8%。
然而,该降幅仍未达到今年年底消除极端贫困的目标。更有一些经济学家分析表明,帮助人民摆脱贫困的政策基础相对脆弱。因为,这些政策的支撑依赖于社会援助(bansos),而不是经济系统的效果。
这表明,尽管经济增长相对强劲,但社会援助的覆盖面却显著增加。在正常情况下和正常政策下,当经济增长良好时,社会援助政策理应减少,因为经济在较低层次上运转。
现实情况是,尽管经济增长超过5%,疫情也已经结束,庞大的社会援助支出预算却仍被保持。2023年社会援助支出预算达到146.5兆盾,2024年则达到152.3兆盾,高于2019年疫情前112.5兆盾的预算。
未来,脱贫攻坚必须提高质量。真正能促进经济发展、民生脱贫的政策必须认真落实。消除贫困不再是一项仅依靠脆弱的社会援助而不赋予人民权力的政策。
从佐科威总统到当选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安托的政府过渡,因此成为一个重要时刻。民众当然希望当局摆脱贫困的努力能够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此外,普拉博沃在竞选中多次表示,他致力于实现可以使印度尼西亚消除贫困的政策。普拉博沃甚至认为,只要还有印尼人民生活在贫困之中,印尼就还不是完全独立的。
如今,印度尼西亚庆祝标志着一段充满挑战和牺牲的漫长旅程的79周年独立,每年独立纪念日的庆祝活动总是伴随着成就的评估和对未来的乐观展望。
随着群岛新首都成为庆祝和仪式中心,这一刻已有所不同。它标志着印度尼西亚重大转型的开始,未来不再以爪哇为中心,而是以印度尼西亚为中心,以打造更光明、更繁荣的未来。
以印度尼西亚为中心,代表着发展的均衡、财富的共享和正义的实现。进入建国第八个十年的最后一年,这个国家当然仍在充满乐观地展望未来,力求实现完全独立,包括摆脱贫困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