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 孙德锦
生命时报记者 施 婕
 
皮肤小伤口,要不了几天就会愈合;指甲断裂了,不久后就会长出新的;甚至有些骨裂,经过自行修复也能接好……人体拥有神奇的“自愈”能力,一些器官可以持续不断地“更新再生”,但也有些重要器官“修复无能”,比如心脏和大脑。本期,《生命时报》特邀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孙德锦,深入解读人体的修复功能。
 
器官修复能力天差地别
壁虎断尾求生的技能家喻户晓,海星可以通过重新排列细胞实现自我修复。这些动物的修复能力何其强大,人类似乎难以望其项背。在漫长的进化中,人类的修复能力不断退化,这可能是因为,人的一生中,缺胳膊断腿的几率低之又低,肢体“再生”能力反而显得多余。当然,人体也有所保留,那些容易受损的器官,进化出了强大的修复功能。孙德锦基于人体组织细胞学特点,将器官组织的再生能力分为“可再生型”和“不可再生型”两大组别,几乎各个器官都能依此对号入座。
“可再生组是个大家庭,皮肤、小血管、红细胞、白细胞、骨骼、骨髓、软骨、肌肉细胞等再生能力都很强大。”孙德锦举例说,为保证供血,阻塞血管周围的小血管会变粗、变长,甚至长出新生血管。“儿童骨折常被称为青枝骨折,一般无需特别处理,骨折的地方就能通过自愈能力,接好如初。”
事实上,人体每天都在进行着修复和更新,在这方面,肝脏和小肠属于“超强能力者”。对于很多喝酒的人来说,只要一个星期滴酒不沾,肝脏功能就能得到很好的恢复。有研究表明,肝脏被切除75%后,只需4个月就能恢复原状。肠道细胞是人体更新速度最快的细胞,平均一两天就会更新一次。
严格来说,肺、肾等器官不可再生,然而其强大的代偿能力可保证在器官受损的情况下继续工作。部分肾单位受损时,“闲暇”的肾单位便会迅速顶替上岗,并出现代偿性肥大,保证肾脏的排尿功能。肺脏也是如此,如果因疾病损伤或丧失一部分肺组织,剩余肺组织会通过扩张健康的肺泡腔来增加呼吸面积,加强气体交换,维持呼吸功能。
不可再生组中有很多“成员”,其中心脏和大脑尤为重要,从它们被比喻为人体的“发动机”和“指挥官”就可见一斑。发生心肌梗死,倘若救治及时,或许性命暂时无虞,但坏死的心肌细胞会形成纤维结缔组织,有过强的韧性,无法收缩,严重影响心脏功能。大脑神经元细胞一旦发育完成,无论是否受损,都不会增殖。一个人约有120亿个脑神经元细胞,死一个就少一个,直至消亡殆尽。
 
心脑损伤难以逆转
不久前,54岁的导演万玛才旦突发心脏病去世,其好友称他去世11天前参加活动时还神采奕奕。猝死是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中心源性猝死占80%。心血管内科有句话:“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时,若冠状动脉(心肌细胞的“营养通道”)闭塞20分钟以上,缺血的心肌细胞就开始出现不可逆转的坏死。除了缺血性病变,病原体感染、免疫系统疾病、药物损伤等因素都能引起心肌受损。当坏死的心肌越来越多,心脏缺血、缺氧,或心肌变性、纤维化、坏死等一系列心脏疾病就会随之而来。孙德锦说:“我们常把心脏比作终年无休的水泵,它每天完成近2000次血液循环。如果水泵出了问题,会祸及全身。在心肌长期受损的情况下,心功能逐渐衰竭,整个过程常伴随心慌心悸、下肢浮肿、全身无力、活动能力下降、呼吸困难等,严重时会引起休克,甚至威胁生命。”
同样,因为不可再生,大脑极其脆弱。医生们常说“头一碰,一切都将不同”,意思就是中风、外来冲撞等引起的脑损伤会带来极大影响。孙德锦举例说:“时间就是大脑。由于神经元不能完全修复再生,急性脑中风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病人常常留下后遗症,比如丧失语言、行走等功能。” 即使没有重大脑部疾病,在自然衰老过程中,大脑退行性变化也会导致神经元数量减少,可引发老年痴呆症等。
随着科研的进步,转机总是不断出现。近日,美国杜克大学找到了逆转死亡心肌细胞的方法,给心脏病患者带来了“重生”的希望。研究人员发现,在心脏中有一种成纤维细胞,它们是心肌细胞纤维化的催化剂,其变化机制难以改变,但是青少年心脏中的成纤维细胞却不同,通过干扰,它们可拥有再生为心肌细胞的能力。正因如此,研究人员利用蛋白阻断剂,成功“骗过了”成年人的成纤维细胞,让它们误认为自己还很年轻,使纤维细胞逆转为健康的心肌细胞成为可能。
不过,这一喜讯目前只处于研究阶段,不知何时才能真正运用到临床。更何况,有些器官组织修复能力再强大,也经不起使劲作”。比如肝脏,当肝细胞的损坏程度到了极限,可引起肝脏代谢、解毒功能全面衰退,历经慢性炎症、脂肪变性、纤维化等,部分肝硬化患者功能失代偿,会出现贫血、腹水、下肢水肿等,最终可能发展成肝癌。肺部疾病进一步恶化,会进入呼吸功能失代偿期,表现为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甚至昏迷,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如果肾脏功能持续受损、肾单位坏死太多,患者最终会进入终末期,即我们常说的尿毒症。
 
好习惯维护修复力
成年人骨折往往需要用夹板或石膏固定,伤筋动骨总要恢复个一百来天,老年人骨折就更麻烦了,为何儿童骨折不用处理,就能自愈?这种让成年人羡慕的修复能力,与儿童骨骼中丰富的有机物,以及较厚的骨外膜有关。不仅是骨骼,任何器官的修复能力都与年龄息息相关,总的来说,越年轻,细胞的修复能力越强。
在同一年龄阶段,那些修复能力强的人,常常被归功于强大的基因,而基因的背后,则是营养状态、生活方式、疾病情况的综合影响。孙德锦表示:“首先,脏器细胞需要营养物质的滋养,营养状态好,细胞增殖快,有助于增强修复能力。饮食是把双刃剑,科学膳食,保障各器官营养,必然能提升修复力;反之,无论是营养不良,还是营养过剩,都会给肠胃肝肾等器官带来不良影响,累及全身,降低细胞修复力。其次,遵循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往往更健康有活力,这种活力同样体现在细胞的修复能力上。最后,随着病情加重,机体的修复力通常会变得迟滞,但也存在某些疾病导致器官功能亢进的情况,比如脾亢。不过,这种高代谢状态往往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不属于有益的修复力。总而言之,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膳食、起居有度、适当运动、保持愉悦的心情,是增强修复能力的有效方法。此外,还要了解器官组织的功能和运行机制,合理使用,不可过度透支。”
对于不可再生器官,除了做好日常保健,还要时刻警惕受损的病兆。“发现预警,紧急就医是唯一有效做法。” 孙德锦强调。就心脏而言,左侧心前区发生压榨性疼痛3-5分钟,休息时减轻,可能是心绞痛;疼痛持续超过10分钟,休息时不缓解,需警惕心肌梗死,必须立即就医。就脑中风来说,需谨记“FAST(快速)原则”,F即face(脸),指突然出现脸歪、嘴歪、两侧不对称;A即arm(胳膊),表示一侧胳膊无力下垂;S即speech(说话),指突然说话不流利;T是time(时间),指发生以上情况时要警惕脑中风,应抓紧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突发心脑疾病时,争分夺秒救援是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的有力武器。此外,人人都应掌握相关急救知识,为生命争取更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