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卜 石
生命时报记者 牛雨蕾
 
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比女性多1770万,背后的性别差异引发了广泛好奇。近日,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官方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2型糖尿病的性别差异》的综述文章,指出男性和女性在2型糖尿病的诊断年龄、风险因素、患病类型、负担风险等多方面存在差异。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卜石表示,两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女性诊断年龄更大。论文指出,在青中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数量显著高于女性。但随年龄增长,60岁以上女性确诊糖尿病的比例更高,70岁以上女性糖尿病总患病率更高。“男性更容易在年轻时诊断出糖尿病,女性较多在绝经后诊断出。这与我国2007年和2017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的趋势大致相似。”卜石介绍,中年阶段男女两性的患病差异与肥胖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相关,即男性肥胖程度更高,不愿意控制饮食,高脂肪食品的摄入量也更多。从生理机制上来看,正常绝经前女性体内规律的性激素分泌,可保证骨骼肌和肝脏的胰岛素敏感性,使其相对男性不易患糖尿病。也就是说,绝经前的女性有一个天然的“保护罩”;绝经后,性激素带来的保护作用消失,女性糖尿病风险等同甚至高于男性。
男女风险因素不同。文章介绍,女性2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水平睾酮、绝经早等,男性则主要是睾酮水平低。卜石介绍:“在病理机制上,性类固醇激素水平是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重要因素。”在女性中,雌激素会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但雄激素升高会导致胰岛素抵抗、线粒体功能障碍等不良影响。而在男性中,雄激素缺乏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增加糖尿病风险。孕期是女性的一个特殊生理阶段,可预先暴露出身体微妙的代谢紊乱,所以“妊娠期糖尿病”实际上为女性提前敲响了未来患糖尿病的警钟。
男女患病类型差异。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男性空腹血糖高的情况略多于女性,女性则更容易出现糖耐量异常。卜石介绍,空腹血糖水平与夜间肝脏的葡萄糖输出有很大的关系,青年、中年男性中患2型糖尿病的人脂肪肝相对较多,可能与男性更多地出现空腹高血糖有关。女性则更多表现出餐后肠促胰素分泌较少,因此,女性多以餐后高血糖为主。
女性心血管负担重。文章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女性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事件的风险高于男性患者。一个潜在的原因是,在诊断时,女性患者较男性更可能患有晚期动脉粥样硬化,并且更有可能伴有超重/肥胖等危险因素。卜石表示,了解这些差异,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分性别对2型糖尿病进行精细化管理。
对男性来说,糖尿病高发期比女性要提前,因此在中年阶段,尤其是35-50岁时需要重点关注血糖。一要注重筛查和体检结果,这样就可以较早发现糖尿病,早期进行管理,避免疾病进展过快。二是如果本身就有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脂肪肝、血脂高、糖尿病家族史等,应该更重视筛查。三要注重预防,在中年阶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要控制饮食总热量,体重
较高时应注意减重,规律运动,避免久坐。
对女性来说,虽然绝经后才是糖尿病高发期,但同样需要在年轻时就注意,以免绝经后血糖飙升。首先要关注高危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等,应及时筛查。有孕期高血糖、多囊卵巢综合 征 、月经不规律 、绝经早等情况,均需及时就诊。卜石补充说:“尤其是部分小姑娘在十几岁时就肥胖、月经不规律,更应引起重视。”其次,要关注绝经后的血糖,平时体检仅检测空腹血糖很容易漏诊,平时餐后可做手指血糖检测,如果超过8毫摩尔/升,建议到医院去做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以确定血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