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内科教授 周巧玲
 
人的心血管就像水循环系统,血液是循环流动的水,作为水泵的心脏不断为全身输送血液。肾脏就像人体“排水口”,通过调节水、钠重吸收与排泄,调整与改变循环血量和体内容量,从而稳定血压与内环境平衡。 一旦“出水口”出了问题,血压就会不稳定,血压高了,“出水口”也会出现内外交困现象。最新发布的《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年版)》显示,我国慢性肾病伴随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67.3%-71.2%,而且与一般人群相比,肾病患者的血压更难控,以下八个因素最容易让慢性肾病患者的血压失控。
年龄。我国一项纳入900例肾病患者的研究显示,年龄超过65岁是肾病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肾功能减退导致水钠调节能力下降,容量负荷增加,同时大动脉弹力减弱,因而容易引起血压升高。
高钠低钾饮食。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肾病患者对钠盐十分敏感,尤其是肾功能受损者,当钠盐摄入量增加,患者无法将过多的钠盐排出体外,就会造成水钠潴留,令高血压发生率显著上升。
饮酒。研究显示,男性长期饮酒将会增加高血压发病率,女性每天饮酒超过24 克可能导致高血压发病率增加。长期饮酒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并增强交感神经活动,从而升高血压。
肥胖。超重肥胖是肾病患者血压升高的重要诱因,研究显示,体重每增加10千克,血压平均升高3/2.2毫米汞柱。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该病的特征是睡眠期间反复出现上呼吸道塌陷,导致间歇性低氧血症和睡眠中断。一项纳入180例肾病患者的观察性研究显示,71%的患者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血压升高,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以及间歇性缺氧导致氧化应激增加、代谢失调和全身炎症,从而令血管重塑、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这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该病影响血压的机制,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内皮素合成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以及血管钙化后动脉僵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等因素有关。
药物。很多药物均可能导致血压升高,比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促红细胞生成素、口服避孕药、抗抑郁药、部分中草药等。
昼夜节律。正常人血压波动存在昼夜节律,往往表现为“双峰一谷”:上午6-10时、下午4-8时各有一个高峰,夜间血压稍稍降低。研究发现,肾病患者的血压失去正常血压节律,表现为血压不稳定,夜间高血压发生率可高达62.92%。
慢性肾病患者一定要严密监测血压,最好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如果蛋白尿阳性则建议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要想稳住血压 ,应做好几方面工作: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少吃高盐调味品或食物,如味精、酱油、调味酱、腌制品、盐浸加工食品等;饮食中保证有充足的果蔬、全谷物、低脂乳制品,限制富含饱和脂肪的肥肉、全脂奶制品、棕榈油等热带植物油、糖果以及含糖饮料;戒烟限酒,如饮酒,应避免饮用高度烈性酒;控制体重,建议每周进行 150 分钟左右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可耐受),以有氧运动为主,如快走、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游泳;保持身心愉悦,减轻精神压力,调整心理状态,必要时去专业医疗机构就诊,接受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