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曝光的掺假大米泛滥现象,犹如一记耳光打在正庆祝国家大米库存创历史新高多达400万吨的政府脸上。公众关注点今已从对国家粮食储备成就的赞扬,转向掺假大米的影响与风险。
近一个月来,关于大米掺假案件的讨论持续升温。消费者潜在损失金额惊人,高达数十兆盾。更令人震惊的是,假米事件涉及拥有数百个品牌的知名企业。
根据农业部调查结果,在10个省份检测的268份样本中,有212个品牌的大米存在价格、质量或重量不符问题。包括优质大米:85.56%样本质量低于法规标准,59.78%违反最高零售价(HET)规定,21.66%重量不足;中等大米:88.24%质量不达标,95.12%违反最高零售价,90.63%缺斤少两。
因质量、价格与计量问题,消费者每年潜在损失预计达99.35兆盾。
该巨额数字令听到上述报告后的普拉博沃•苏比安托总统勃然大怒。尤其当发现大量补贴米被重新包装冒充优质米销售时,他斥责这是贪婪者的犯罪行为,极其无耻。
"他们更换包装,把补贴米贴上优质米标签加价5000到6000盾出售。你们认为这不是犯罪行为吗?这是贪婪无耻的刑事犯罪!" 7月23日周三,普拉博沃在庆祝民族复兴党(PKB)成立27周年庆典的党员面前严正表态。
价格合理的补贴米本应通过国家粮储局(Bulog)向零售商供应,以保障低收入群体粮食安全。
总统立即指示国家警察总长利斯蒂奥•西吉特•普拉博沃(ListyoSigit Prabowo)将军和总检察长ST•布尔汉努丁(ST Burhanuddin)彻查严惩涉案者。必须采取坚决的法律行动,包括没收与犯罪相关的资产。公众如今翘首等待执法部门的果断行动。
印尼国家警察食品工作队队长赫尔菲•阿塞加夫(Helfy Assegaf)准将解释说,国家警察的调查结果发现,五个优质大米品牌来自三家大米生产商。
赫尔菲表示,这三家大米生产商分别是PIM有限公司的Sania牌、FS有限公司的Setra Ramos Merah牌、Setra Ramos Biru牌和Setra Kulen牌,以及SY商店的Jelita牌和Anak Kembar牌。警方已没收201吨“优质大米”证物,包括3万9036包5公斤装和2304包2.5公斤装。
除了价格之外,掺假大米还对消费者构成其他威胁。这是伽查玛达大学农业技术学院教授斯里•拉哈乔(Prof. Dr. Ir. Sri Raharjo, M.Sc.)博士透露的。他指出,掺假大米通常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包括氯或漂白剂、人造香料,甚至石蜡或塑料。
这些物质被用来掩盖原本低劣大米的品质,使其看起来更白和更诱人。不幸的是,长期接触这些物质有引发癌症的风险,甚至可能损害肝脏和肾脏等重要器官。长期食用含有这些有害物质的掺假大米,会加重身体器官的解毒系统负担。
这对消费者的影响非常严重。那么,谁该为此负责呢?
现在各方都必须反思。政府必须认识到其对大米分销和贸易的监管不够完善,必须认真改进,严防监管漏洞。政府不应该总是在事件发生后惊慌失措与仓促应对。事实上,政府应该时刻保持警惕,防止此类负面事件发生。
企业主必须反思,企业在生产和分销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作用。但其行为不能偏离政府的规划和广大群众的利益,更不可利用不法手段,只顾一己私利,而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
消费者也必须反思:不要轻易被铺天盖地的促销和诱惑所打动。要提高鉴别能力,学会识别产品的质量、数量和用途。在决定购买前,务必仔细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