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银行业具丰富经验与创新能力 放缓的信贷增长有望重拾升势
-

今年第一季度(1月至3月),印尼银行业信贷增长较上个月有所放缓。这一趋势需引起货币当局、政府及国内银行业的高度关注,因其可能影响预设的高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印尼金融服务管理局(OJK)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3月,信贷增速仅为9.16%,低于同年2月的10.30%。金融服务管理局银行监管执行主任迪安•埃迪亚纳•拉伊(Dian Ediana Rae)上周表示:"2025年3月信贷同比增速维持在9.16%,而此前为10.30%。"
OJK数据显示:按用途分类,3月营运资金贷款增速从7.66%同比放缓至6.51%,投资贷款从14.62%下降至13.36%,消费贷款增速亦从10.31%回落至9.32%。
从银行类型看,国有银行以9.54%的同比增速成为信贷增长主力。按借款人规模划分,企业贷款增速从15.95%降至13.52%,中小微企业(UMKM)贷款增速则由2.51%放缓至1.91%。
同期第三方存款(DPK)规模达9010兆盾,同比增长4.75%,不过也低于预期。预计2025年3月银行业流动性指标仍处健康水平:流动性资产/非核心存款比率(AL/NCD)达116.05%,流动性资产/第三方存款比率(AL/DPK)为26.22%。
3月不良贷款率(NPL)微升至2.71%,略高于2月份的2.22%。净不良贷款率维持0.80%。
此前,印尼央行(BI)已预警信贷放缓趋势,央行行长佩里•瓦吉约(Perry Warjiyo)上月预测2025年银行业信贷增速将处于11%-13%目标区间的下限。
全球不确定性与国内经济压力需要引起重视。央行表示将继续强化宏观审慎政策,并优化宏观审慎流动性激励政策(KLM)。
我们需要关注这一点,因为国家信贷也面向中下层群体,甚至小额信贷。数据显示,在3月份,由超微型控股公司(UMi)资助,由印尼庶民银行(BRI)作为母公司与国家资本投资公司(PNM)和典当行(Pegadaian)共同组成的微型信贷,已覆盖3540万微型企业。
发放的信贷总额达到631.4兆盾。与此同时,超微型控股公司(UMi)的储蓄客户也超过1.82亿。
“超微型控股公司不仅提供资金渠道,还通过金融素养教育、创业培训和可持续赋能等项目,以便微型企业主能够增强其商业竞争力,助力他们升级转型。”印尼庶民银行(BRI)秘书阿古斯塔•亨迪•伯纳迪(Agustya Hendy Bernadi)本周表示。
当前,政府与央行需采取刺激措施应对信贷放缓问题,并采取各种政策来激励商业活动。值得警惕的是,4月制造业指数已跌至收缩区间,令人乐观不起来。
这受到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紧张局势等因素的影响。然而,最近的事态发展表明,形势有所缓和,尤其是上周美国和中国在瑞士谈判中同意降低关税之后。
我们希望美中协议能够重新提振商业信心,从而推动银行信贷的增长。特别是在小额信贷方面,政府拥有足够的工具来支持中小微企业,通过让他们参与发展项目。
例如,目前政府对免费营养餐计划(MBG)的实施感到自豪。各地区的中小微企业都应该参与该计划并获得融资支持。公共住房计划、人民学校(SR)以及其他各种发展计划也应如此。
尽管面临复杂挑战,印尼银行业凭借丰富经验与创新能力,仍具备较强韧性。业界相信,在政策协同发力下,信贷增长有望重拾升势。